单机游戏解剖,单机解剖图

饥荒白骨精详细教学?

饥荒白骨精使用方法:

1、白骨夫人有两幅面孔,白骨状态虽然很强,但不能穿戴装备。

2、按鼠标右键进行“化雾”,不会被敌人发现,除非动手揍了别人。

3、白骨夫人的专属装备中,骨架最为重要,制作1个骨架需要4个骨片。

4、白骨夫人死亡后,作祟任意骨架,就能再度复活。

5、白骨夫人杀死生物后,按左键进行“解剖”,解剖有概率得到骨片。

6、按右键进行“化尸”,将尸体变成噩梦燃料。

7、对着骨架使用噩梦燃料,可以将骨架变成骷髅兵。

8、骷髅兵可以帮白骨夫人做事,一段时间后变回骨架。

9、最后白骨夫人可以利用自身作祟高概率异变的情况来实现利用大量树人和疯猪合力击杀boss。

计算机病毒的六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病毒经历的阶段介绍:

第一阶段为原始病毒阶段。产生年限一般认为在1986-1989年之间,由于当时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少,而且大多是单机运行,因此病毒没有大量流行,种类也很有限,病毒的清除工作相对来说较容易。

主要特点是:攻击目标较单一;主要通过截获系统中断向量的方式监视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目标进行传染;病毒程序不具有自我保护的措施,容易被人们分析和解剖。

第二阶段为混合型病毒阶段。其产生的年限在1989-1991年之间,是计算机病毒由简单发展到复杂的阶段。计算机局域网开始应用与普及,给计算机病毒带来了第一次流行高峰。

这一阶段病毒的主要特点为:攻击目标趋于混合;采取更为隐蔽的方法驻留内存和传染目标;病毒传染目标后没有明显的特征;病毒程序往往采取了自我保护措施;出现许多病毒的变种等。

第三阶段为多态性病毒阶段。此类病毒的主要特点是,在每次传染目标时,放入宿主程序中的病毒程序大部分都是可变的。因此防病毒软件查杀非常困难。如1994年在国内出现的幽灵病毒。

这一阶段病毒技术开始向多维化方向发展。

第四阶段为网络病毒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壮大,依赖互联网络传播的邮件病毒和宏病毒等大量涌现,病毒传播快、隐蔽性强、破坏性大。

也就是从这一阶段开始,反病毒产业开始萌芽并逐步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新兴产业。

第五阶段为主动攻击型病毒。典型代表为去年出现的冲击波病毒和目前流行的震荡波病毒。这些病毒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进行进攻型的扩散,并不需要任何媒介或操作,用户只要接入互联网络就有可能被感染。正因为如此,该病毒的危害性更大

第六阶段为“手机病毒”阶段。随着移动通讯网络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手机功能的不断强大,计算机病毒开始从传统的互联网络走进移动通讯网络世界。与互联网用户相比,手机用户覆盖面更广、数量更多,因而高性能的手机病毒一旦爆发,其危害和影响比“冲击波”“震荡波”等互联网病毒还要大。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